2009年4月12日

勤訓

Version:1.0 StartHTML:0000000168 EndHTML:0000023625 StartFragment:0000000530 EndFragment:0000023608

國文第五冊第四課【勤訓】課文分析

壹、課文分析


段落大意

課文

課文翻譯

文意分析


一、以直接破題法正面論說勤的重要

治生之道,莫尚乎勤,

故邵子云:「一日之計在於晨,一歲之計在於春,一生之計在於勤。」


言雖近而旨則遠矣。

謀生的道理,沒有比勤更重要的了。

所以邵雍說:「為一天打算,應當在早晨;為一年打算,應當在春天;為一生打算,應當要勤勞。」

這話說得雖然淺近,但意思卻很深遠啊!

■以直接破題法強調「勤」的重要。

■引邵雍的話勉人要善用時間,

及時努力。

■強調萬事起頭的重要,並說明「勤」是成敗關鍵。

■意同「言簡意賅」、「言淺意深」。


二、以反面論說,說明好逸惡勞終必一事無成(有破題顯正之效)

無如人之常情,惡勞而好逸,


甘食褕衣,玩日愒歲。



以之為農,則不能深耕而易耨;


以之為工,則不能計日而效功;

以之為商,則不能乘時而趨利;

以之為士,則不能篤志而力行;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,是一蠹耳。

可是一般人的習性,通常是厭惡勞苦而喜歡安樂,

在食物方面,貪圖美味,在衣著方面,也非常講究怠惰偷安,浪費光陰。

這種人如果叫他們去種田就不能把土耕深,把草除盡;

使他們去做工,就不能計算日期來求工作的成效;

給他去經商,就不能把握時機而追求利潤;

讓他去讀書,就不能堅定志向,努力實踐;

這樣白白地吃睡在世上,不過是一隻蛀蟲罷了。

■強調「好逸惡勞」是勤勉美德的最大障礙。


■說明一般人常有「怠惰偷安」「耽於安樂」的通病。


■以排比法分別從農、工、商、士說明「好逸惡勞」的人,無論在哪個工作領域,都無法將份內工作做好,且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最大效益。




■「食息」借代指生活或生存

■「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」的人猶如寄食天地間的蛀蟲。


三、以事例勉人珍惜光陰,勤奮向前

夫天地夫天地之化,日新則不敝

。故戶樞不蠹,流水不腐(意同滾石不生苔)


誠不欲其常安也。


人之心與力,何獨不然?勞則思,逸則淫,物之情也。



大禹之聖,且惜寸陰;陶

侃之賢,且惜分陰,又況

天地的化育,天天更新就不會敗壞。所以時常轉動的門臼不易生蛀蟲,流動的水不會發臭味,

實在是不要萬物時常安逸啊!

一個人的心力,何嘗不是這樣呢?勤勞的時候,就會用心思想,安逸的時候就會淫亂放蕩,這是一般人的常情啊!

像大禹那樣的人,還愛惜

一寸的光陰;像陶侃那樣

■「夫」是發語詞。

■人要防止自己心、力的退墮、敗壞,最好的辦法就是「把握時光、勤勉不懈、力求進取」。



■「勞則思」與「日新則不敝」、「戶樞不蠹」、「流水不腐」呼應。(正面論說)

■「逸則淫」則是「好逸惡勞」的後果。(反面論說)

■以大禹及陶侃之例激起人「見賢思齊」之心。

段落大意

課文

課文翻譯

文意分析


賢聖不若彼者乎?

的賢人,也愛惜一分的光陰,何況賢能聖德遠不如他們的人呢?

■「彼」是指大禹及陶侃二人。

二、邵雍其人

邵雍,字堯夫,自號「安樂先生」、「伊川丈人」,世稱「康節先生」。因為早年曾在河南共城(輝縣)西北蘇門山百源之地讀書,所以後人就用「百源」二字稱呼他這一派學術。

邵雍,從小就自雄其才,志向高遠,認為「先王之事必可致」,於是立志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,後來得悟先天之學性命之奧,修心養性,赫然成為宋代「北宋五子」之一,他融貫儒道,援道入儒,對北宋理學有很大的影響,可說是北宋理學的先鋒。

住在百源的時候,布衣疏食,侍奉雙親之餘,還刻苦自勵,「寒不爐、暑不扇、夜不就席」地拚命用功,他想要讀盡天下所有的詩書典籍。有一天突然嘆道:「昔人尚友千古,而我獨未及四方,不免孤陋寡聞。」於是到處遊歷,踰河汾,涉淮漢,周流齊魯宋鄭之墟。遊罷歸來興盡之餘感慨地說:「道就在這兒。」從此不再到處遊訪,而過著隱士的生活。後來到了河南洛陽,蓬蓽環堵,不蔽風日,並且親自砍柴煮飯奉養父母親,雖然貧居空乏,他仍然怡然自樂,這是一般人所辦不到的。

一般士人路過洛陽,不一定去拜訪官府,但必定去拜謁邵雍,他是多麼為士林所敬重。邵雍德氣粹然,一看就知道他是個賢人君子,但他不講究外表衣著,也不擺架子,群居燕飲,和藹可親。跟人聯天,喜歡稱讚人家的好處,而不隨便談論人的缺點或是非;他是效法大舜的精神,「與人為善」、「隱惡揚善」,對待人不論貴賤老少都一樣地誠懇,所以賢者悅其德,不賢者服其化,一時洛陽人才特盛,而忠厚的風氣聞名天下。

三、陶侃運磚

陶侃是東晉時廬江尋陽(今湖北黃梅西南)人。曾任武昌太守、寧遠將軍、荊州刺史。陶侃原來是王敦的部下,後王敦因妒忌陶侃受朝廷重用,故利用職權降陶侃之職,並將他調遣至廣州作刺史。

當時的廣州地區,生產落後,人口不多。陶侃在那裡,沒有多少公事可辦,生活很清閒。但因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,他為鍛煉身體及磨練意志,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,放在院子裡。每天一早,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,到了晚上,又把磚搬進屋子裡。這樣天天如此,從不間斷。

衙門裡的人覺得奇怪,就問陶侃為甚麼這樣做。陶侃笑著回答說:「我雖然身在南方,但心中仍想收復中原。如果一旦閒散久了,將來怎麼能擔當重任,為國家效力呢?」

過了幾年,陶侃終於被調回中原,任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。回到荊州以後,儘管公務繁忙,可是陶侃在廣州養成的搬磚習慣一直沒有放棄,雖有人勸他放棄,但他卻繼續堅持,以此磨練自己意志。陶侃這種堅毅不撓的性格,確實值得我們學習。
四、字詞替換

同義詞

反義詞

徒然|空然、枉然

玩日愒歲|蹉跎歲月

甘食褕衣|布衣惡食

玩日愒歲|焚膏繼晷

夙夜匪懈

治生|謀生

甘食褕衣|錦衣玉食

深耕易耨|不事耕耘

無如|無奈

戶樞不蠹|流水不腐

言近旨遠|長篇大論


五、形音析辨

易耨(ㄋㄡˋ)、墊褥(ㄖㄨˋ

愒(ㄎㄞˋ)歲、歇(ㄒㄧㄝ)息、竭(ㄐㄧㄝˊ)盡、揭(ㄐㄧㄝ)曉、短褐(ㄏㄜˊ

安逸(ˋ)、俛(ㄈㄨˇ)讀

戶樞(ㄕㄨ)、嘔(ˇ)吐

崎嶇(ㄑㄩ

銀幣(ㄅㄧˋ)、遮蔽(ㄅㄧˋ)、敝(ㄅㄧˋ)屣、敞(ㄔㄤˇ)開、槍斃(ㄅㄧˋ)、披鶴氅(ㄔㄤˇ